本次分享一篇由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在 《 Plant and Soil 》上發(fā)表的一篇學術論文——Variation patterns and their driving factors in soil extracellular enzyme activities and stoichiometry along a 49-years vegetation restoration chronosequence。該文章探討了植被恢復對土壤胞外酶活性(EEAs)和化學計量(EES)的影響,以及這些變化背后的驅動因素。研究沿49年植被恢復時間序列進行,探討了土壤有機碳(SOC)、總氮(TN)、總磷(TP)、微生物生物量、土壤物理化學性質和重金屬含量等因素如何影響EEAs和EES的變化。
土壤重金屬污染負荷指數(PLI)值沿時間序列的變化(a)和土壤中重金屬的CF值(b)
主要發(fā)現包括:
1. 在植被恢復的早期(0-15年),EEAs呈上升趨勢,并在后期(16-49年)保持高水平或進一步增加。
2. 酶C:P比率隨時間線性增加,而酶C:N比率在早期減少,后期增加。
3. SOC、TN和微生物生物量主要控制EEAs的變化,而重金屬污染和SOC主導酶C:P比率的變化。SOC和TN在早期顯著調節(jié)酶C:N比率的變化,而重金屬污染在后期調節(jié)酶C:N比率的變化。
植被恢復過程中土壤中DGT提取物(metalDGT) 中重金屬CF值和重金屬濃度的變化。(a) CdCF and CdDGT; (b) CrCF and CrDGT; (c) CuCF and CuDGT; (d) NiCF and NiDGT; (e) VCF and VDGT; (f) ZnCF and ZnDGT
研究還討論了植被恢復對土壤EEAs的促進作用,以及土壤物理化學性質對EEAs的積極影響。此外,研究指出,重金屬污染對微生物C代謝的負面影響可能導致土壤C循環(huán)的抑制,從而影響土壤C的固定和周轉。因此,應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來控制嚴重的重金屬污染,特別是在后期階段。研究的局限性包括:所選酶可能無法涵蓋參與C、N和P獲取的所有酶;EEAs和EES的變化不僅依賴于土壤性質,還與植被類型、土壤微生物群落組成和SOC結構和組成有關;研究未考慮植被對EEAs和EES的影響,以及微生物群落組成和SOC組成對土壤C儲量的影響。未來的研究應致力于探索長期植被恢復時間序列中EEAs和SOC儲量的深度依賴響應。
智感環(huán)境擁有12年的DGT技術研發(fā)基礎,目前擁有4種系列:雙模式DGT系列 (旱作土壤與水體)、平板式DGT系列(沉積物和濕地土壤)、平板式雙面DGT系列(沉積物和濕地土壤)、平板式高分辨 DGT 系列(沉積物和濕地土壤二維信息獲?。?,共計30余種DGT產品。無論您的研究領域或應用需求如何,我們都能為您提供滿足需求的解決方案。歡迎您隨時進淘寶店鋪「智感環(huán)境」咨詢產品,開學季DGT系列產品買3送1的活動火熱進行中,我們的專業(yè)團隊將為您提供詳細的產品信息和咨詢服務。